首页 > 社会调查 > 正文
8月份贸易“账单”出炉---我国外贸进出口延续回暖势头
 来源: 日期:2020-9-11 15:34:06 

海关总署9月7日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2.88万亿元,增长6%。其中,出口1.65万亿元,增长11.6%;进口1.23万亿元,下降0.5%。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王静文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道,8月出口同比增长9.5%,已回升至今年最高水平,略好于市场预期。

他分析称回升原因有两点,一是外需继续好转。欧美经济体经济持续复苏,8月美国和欧元区制造业PMI分别连续第三和第二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常规产品出口逐渐向好。二是防疫物资和出口替代仍有支撑。海外疫情仍在蔓延,防疫相关物资以及远程办公等出口持续,疫情防控形势差异导致对其他主要出口国替代效应继续显现,但增速略有回落。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8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05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0.6%,降幅较前7个月收窄1.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1.05万亿元,增长0.8%;进口9万亿元,下降2.3%;贸易顺差2.05万亿元,增加17.2%。

前8个月外贸进出口同比降幅缩窄,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看来,原因包括国内率先实现复产复工,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得到有效恢复;部分国家疫情形势得到有效控制,外部需求得到回补;政府在加大金融支持、畅通贸易循环方面政策发挥了积极效果。在这三大因素叠加影响下,我国对外贸易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在贸易结构上,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比重提升。前8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2.09万亿元,增长0.5%,占外贸总值的60.3%,比去年同期提升0.7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4.68万亿元,下降6.7%。

庞超然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道,一般贸易同比增长,表明国外市场终端需求在逐步恢复;加工贸易同比下降,这与国际疫情蔓延导致部分国家企业减产停产,产业链上下游运转不畅有关。

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中,前8月,中国对东盟、欧盟和日本的进出口均保持着增长态势,唯有对美国进出口连续出现了下降。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前8个月,东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2.93万亿元,增长7%,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4.6%。欧盟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与欧盟贸易总值为2.81万亿元,增长1.4%,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4%。美国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美贸易总值为2.42万亿元,下降0.4%,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2.1%。日本为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中日贸易总值为1.4万亿元,增长1%,占我国外贸总值的7%。

庞超然表示,对东盟进出口增长,且占比逐步提升,与我国和东盟国家产业链关联度紧密密切相关;对欧盟出口增速持续增加,与欧盟当地经济社会逐步恢复有关系;由于保护主义问题和当地经济持续低迷,对美国出口下降,但进口同比增长,则与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执行有关。

出口商品方面,机电产品、纺织品和塑料制品等出口增长,服装出口下降。与之同时,进口方面,铁矿砂、原油、煤、天然气和大豆等商品进口量增价跌。

王静文认为,8月进口之所以下行且弱于预期,一是主要大宗商品价格仍大幅低于去年同期。尽管8月CRB指数已恢复至危机前水平、同比微涨1%,但是大豆、原油、铁矿石等主要大宗商品价格仍低于去年同期,导致相关进口量增价降。二是国内生产端斜率修复有所放缓,生产放缓削弱了进口需求,特别是加工贸易进口下降12.5%,降幅较上月扩大。

庞超然表示,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出口增长带动效应明显,带动出口增长2.1个百分点。进口产品类型来看,原油价格下降导致进口规模下滑13.2%。

“下一阶段,进出口仍有较好支撑。”王静文说道,随着全球经济缓慢重启,外需有望逐渐走出低迷,有利于出口继续企稳走好。从进口来看,国内需求持续复苏,大宗商品价格逐步回升,中美经贸协议继续执行,进口有望逐渐接近正常水平。

庞超然指出,下半年,外贸形势依旧严峻,主要不确定因素是疫情发展变化情况,同时部分国家保护主义情绪上升也可能对外贸发展带来一定不利影响。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编辑:张似玉

收藏本页

版权所有 国商联盟京ICP备13030816号 Powered by 国商联盟 ©200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