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商学院 > 正文
高水平“引进来” 高质量“走出去” 内外兼修成就开放中国
 来源: 日期:2022-6-13 11:27:06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投资便利化,以优质市场环境吸引更多国际资本在我国投资兴业。要支持和鼓励我国资本和企业走向世界。

中国持续推进开放。6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进一步稳外贸稳外资举措,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推进“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投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当前,中国在双向投资方面还存在哪些风险挑战?如何进一步助力实现资本平稳健康发展?对此,国际商报特邀业内专家进行深入探讨。

专家圆桌

苏庆义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副主任

张建平 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

刘向东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

刘英奎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刘兴国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员、企业研究处处长

刘 英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

(排名不分先后)

1

从资本要素角度看,国际资本对中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在新阶段还可以发挥哪些新的作用?

张建平:改革开放40多年来,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直接增加了中国建设资金存量,还以其生产效率优势通过产业关联效应拉动了中国产业发展,助推中国形成完整工业体系,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对中国外贸发展也起到明显促进作用。此外,外商投资为中国市场引入了新的竞争,为内资企业提升经营水平发挥示范效应,刺激内资企业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提升了产业效率和商业竞争力。

中国连续多年将“稳外资”作为“六稳”重要内容,当前要实现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就要更加重视吸引外资。目前,大部分在华外资企业在本地生产、销售、采购,带动了上下游关联产业的配套和发展,是双循环的参与者、践行者和贡献者,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着关键作用。外资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强化了国内大市场循环进程中的竞争,有效推进了商务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外资企业深深融入中国国内大循环,同时其目标市场在海外广泛分布,可以为中国参与国际大循环作出重要贡献。

刘向东:中国通过吸引外资引入了资金、先进技术、商业模式、管理经验等,推动中国加速融入全球市场,高效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外资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都有重要意义。

进入新发展阶段,利用外资不仅是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途径。中国仍需不断促进外商投资稳定增长,尤其要在稳存量基础上扩增量,使其更适应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成为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苏庆义:外国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弥补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资本稀缺的短板,充分发挥了中国劳动力禀赋优势。二是跨国公司对中国本土企业具有技术外溢效应,助力提升了中国人力资本素质。三是跨国公司促进了中国和外国的人员流动,扩大了中国开放领域。当前,要多吸引高质量外资进入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刘 英:外企在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促进居民就业、促进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增加了中国进出口贸易,在推进企业机制转换以及产业并购重组等各方面都带来了显著影响。外企以占市场主体2%的比重带动了中国4000万人直接就业,占中国城镇就业人口的1/10,贡献了1/6的税收、2/5的进出口,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新发展阶段,外资对促进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对稳增长和拉动就业、对技术进步和贸易进出口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刘英奎:外资企业携国际化经营管理经验和科技创新成功模式帮助中国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人才和创造就业机会、增加税收、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以及经济加速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方向也未发生根本改变。而且中国经济已与世界融合,外资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吸引外资的政策不会改变。

2

当前,促进国际资本在华平稳健康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创造更优市场环境,吸引更多国际资本在中国投资兴业?

张建平: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升温,供应链和产业链受到严重打击,不少发达国家出台措施鼓励产业链回流,直接影响到外商来华投资。

为更好利用外资,中国一要进一步完善投资营商环境,以外商投资法以及《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的意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为导向,为外商在华投资创造更优营商环境。二要在维护和稳固原有外资的基础上推动引入外资多元化,丰富外资结构,提升中国外商投资应对国际局势复杂变化和抗风险的能力。三要对内优化外资区域布局,加快中西部优化营商环境步伐。四要推动建立和落实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及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在大力引入外资的同时加强监管,合理规避法律风险。

苏庆义:需要应对三方面风险挑战:一是防止外资大规模撤离,二是维护国内产业安全,三是防止外资在某些产业造成垄断。

中国要促进外资平稳发展,关键要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一是政治社会要稳定。二是经济发展要持续,让外资充分利用中国发展的机遇。三是扩大外资市场准入。四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要更加便利。

刘向东:近年来,外资在华发展存在流出和流入的变化,但总体趋势是流入大于流出。这反映出中国市场的变化,特别是随着国内各类要素成本攀升,过去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利用外资模式已难以为继,但随着中国市场规模的扩大,外资企业在华发展也面临新机遇。

中国坚持扩大吸引外资的方针不变,继续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吸引外资在华投资兴业,包括缩短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放宽市场准入;搭建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开放平台,加快与国际先进规则接轨;及时响应外资关切并主动解决其难题,全面清理与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不符的规定,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加大对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保护力度,稳定外国投资者对华投资预期和信心,持之以恒加快实现引资规模和质量“双提升”。

刘英奎:近年来,中国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生产经营成本急剧上升,市场竞争激烈。根据中国贸促会今年一季度对外资企业问卷调查,73%的受访外企认为在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51.4%认为市场竞争激烈。二是政策环境有待优化。该问卷调查显示,12.4%的受访外企认为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不足,9.1%认为政策法律执行不规范,7.1%认为市场准入门槛过高。三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仍需加大。

中国创造更优营商环境,要进一步加强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建设,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一是建设市场规则完善、统一的大市场。二是构建市场规则公平、透明的大市场。三是构建要素自由流动的大市场。四是构建监管严格有序的大市场。五是构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大市场。六是构建对外对等开放的大市场。

刘 英:面对美联储快速加息,外企需要防范由此产生的汇率风险。为此,中国要采取对冲政策,比如目前推出大量减税降费政策,采取了包括优化营商环境、配套金融信贷和人才保障等各项吸引外资和稳定外资的举措,都有助于吸引外资来华投资并长期稳定增长。中国不仅提高新老基建投资,而且在推动软环境提升,用综合竞争优势、现代产业体系吸引外资。

3

中国资本走向世界对中国和东道国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面临哪些风险挑战?

刘兴国:中国资本走向世界发挥了三方面积极作用:一是发现和利用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培育新的收入与利润增长点。二是整合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帮助国内产业链供应链补短板强弱项,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三是积极主动融入国际市场,促进企业技术与管理水平提升。

同时,中国资本也给东道国带来了四方面积极作用:一是增加东道国资金投入供给。二是促进发展中国家形成技术与管理的溢出效应。三是补齐市场供给缺口,帮助东道国平衡国际贸易,帮助其降低通胀水平。四是提供税收与就业,为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资本走向世界主要面临四方面风险与挑战:一是对东道国投资发展环境的不熟悉与不适应。二是可能会面临本土化经营的选择困境,比如本土化和总部管控能力的矛盾。三是国内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包括大量国际化经营人才、优秀的国际投资并购中介服务机构以及国际金融服务等。四是人身与财产安全保障问题,尚缺乏专业化的国际安保力量。

张建平:中国资本走向世界,一是为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例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企业在赞比亚收购了资金链条断裂的瑞典铜矿企业,一个项目就为当地稳定了2万多人的就业和经济发展。二是为东道国提供了海外市场合作机会,帮助其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三是帮助东道国产业升级,增强了其经济和社会自主发展的能力。四是扩大了中国与海外国家的人文交流,促进更深层次政治互信和国际合作。

与此同时,中国资本“走出去”也面临着一些风险:一是政治风险,基于投资东道国政府对华政治态度,其政策或法律可能随局势变化而形成对中资企业的限制和干涉风险。二是经济风险,受全球经济周期和汇率变化影响,东道国对跨国公司投资的税收制度差异会对中资企业业务形成制约。三是竞争风险,中企在东道国发展业务需要同时面临其他跨国公司和当地本土企业的多重竞争压力。

刘向东:中国资本在全球优化资源配置,可更高效地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增加国民海外资产财富,有效平衡国内外投资风险收益,实现国内资本的全球化配置。同时,有助于东道国增加税收、就业和发展机会,满足其国内需要,逐步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随着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多变,中国资本走向世界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包括政局动荡风险、法律合规风险、市场风险等,如一些国家加大投资安全审查力度,有些国家对中国企业实施长臂管辖,造成境外投资面临诸多非经济方面的挑战。

苏庆义:中国资本走向世界既可以运用全球资源为中国创造外汇等收益,也可以为其他国家带来资金、技术等,促进了当地就业以及产业、基础设施等发展,用正确义利观践行了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

存在的风险和挑战包括:一是中国对外投资的收益还不高,二是中国对外投资往往面临来自发达国家的限制,三是中企规避风险的能力还不强,四是民营企业的综合能力还有待提升。

刘 英:中国资本走向世界,特别是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大量投资当地包括交通、电力、厂房等基础设施,不仅促进当地就业、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而且推动当地工业化、信息化、产业化、数字化进程,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中国资本走向世界需要应对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安全风险、经济风险、环境风险、声誉风险等,需要加强对投资国的国别研究,加强对地缘政治风险的研究,对法律、安全、经济及环境等的研究,预防企业“走出去”风险。

4

当前如何支持和鼓励中国资本更好走向世界?如何推动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更健康发展?

刘兴国:推动中国资本更好走向世界,需要在四方面发力:一是增强企业合规意识,依法依规、合情合理在海外投资发展,尊重东道国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二是增强企业风险意识,做好“走出去”各个环节的风险识别与防控。三是做好产业指引,让中国资本在海外更多投资于有助于产业链供应链强链补链、有助于稳定战略资源供给、有助于促进国内产业升级的领域,要避免过多在低端领域进行重复投资。四是切实加强“走出去”的支撑体系建设,包括加快发展与提升国内投资银行、会计审计、证券金融、信用评级、法律等中介服务机构的国际化服务能力,加快国际化经营高端人才培养,加快国际专业化安保力量建设等。

推动中国资本在全球市场更健康发展,一方面要推动中国资本在境外根据国家或地区风险进行多元化分散化配置,避免投资过度集中于少数国家或地区;另一方面,要推动中国资本积极与他国资本进行合作,共同发展,共担风险。

苏庆义:一要帮助企业了解国际规则,在国际规则范围内投资。二要帮助企业了解东道国法律法规、风险。三要帮助企业提升对外投资的竞争力。四是政府要提升企业对外投资服务水平。

为推动对外投资合作健康有序发展,需要规范资本经营,建立透明的规则,一方面要“管住”,另一方面要激发市场活力,创造良好竞争环境。

张建平:一是稳固对东盟、非洲、拉丁美洲等累计投资规模较大的重点地区投资,加快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业态领军企业“走出去”,推动新基建项目联动发展,逐步加大对“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力度,发挥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建设的优势,对接伙伴国投资需求。二是进一步开拓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业务,借助自贸协定或投资协定等构建新型对外合作伙伴关系,在当前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兴起的复杂形势下,为中美、中欧经贸合作关系改善持续努力。三是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海外投资质量和速度,进一步规范中资企业海外合规合法运营,提升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扩大优势资本“走出去”和利润回归。

刘 英:推动鼓励中国资本走向世界,需要防控金融、地缘政治等传统风险,也需要应对疫情风险等新挑战。中国企业需要在防控风险的前提下更加侧重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通过加强与相关国家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实现共同成长。

推动中国资本健康发展需要设好“红绿灯”,规范和促进资本健康有序发展,更多支持实体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促进中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新发展格局构建,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

刘英奎:企业对外投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行业协会、政府等协同,这已为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所证明。比如企业对外投资首先需要获得东道国的外资政策法规、风俗习惯、基础设施、产业配套等有关市场信息,需要获得市场调查、法律与会计、资金融通等专业服务。中国政府在协调、推动、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方面卓有成效,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吴 力)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收藏本页

版权所有 国商联盟京ICP备13030816号 Powered by 国商联盟 ©2008-2023